新研究意味着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将被进一步提高

  • 来源:科技日报
  • 2021-05-19 10:31:02
分享到:
  • 收藏

5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获悉,该院戴纪刚教授团队最新研究原创论著《基于液体活检的多组学联合模型在肺结节早期肺癌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日在国际期刊《尖端科学》在线发表。这项研究意味着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将被进一步提高。

据了解,该研究首次开展了肺结节患者外周血多组学数据联合分析,鉴定出能够精准区分良恶肺小结节的多组学特征,并建立了精准无创液体活检的临床诊断体系,可有效降低肺结节CT筛查的假阳率,进一步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准确率,为早期肺癌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循证医疗证据,在实现精准诊疗的同时,有效降低过度医疗。

2020年中国最新癌症数据显示,肺癌目前仍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肿瘤。T1期肺癌,5年生存率达92%以上,T4期肺癌,5年生存率只有4.2%。在肺癌分期系统中T分期代表肿瘤的大小,如果在肺小结节阶段即T1期明确肺癌诊断及早治疗,将大大降低肺癌的死亡率。

新桥医院胸外科主任戴纪刚教授表示,随着低剂量螺旋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小结节被检出,但多项研究发现肺结节诊断存在高假阳率。因此对肺小结节进行精准诊断,是肺癌早诊早治的关键,也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在过去的临床实践中往往通过对血液中肿瘤标志蛋白的检测来辅助诊断肺癌,但血液中这些标志蛋白的含量在早期肺癌和正常健康人中相,难以实现早期肺癌的精准诊断。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已能够实现对血液中游离DNA进行检测,进而根据肿瘤特异的突变谱,应用于癌症的早期诊断。

因此,戴纪刚教授率领的研究团队在研究中首先检测了恶肺结节和良肺结节人群中游离DNA的甲基化和突变特征,绘制出了恶肺结节特异突变图谱和甲基化图谱。进而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将游离DNA的甲基化和基因突变组学数据与传统的肿瘤标志物数据和临床特征相结合,构建了一个新的联合诊断模型。通过临床实践检验显示,该联合诊断模型表现出了较高的诊断准确率,敏感和特异分别达到80%和85.7%。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 通讯员曾理)

标签: 早期肺癌 诊断 准确率 提高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