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点·全球安全倡议|新加坡智库建议东南亚地区构建肥料本地化及循环化体系

  • 来源: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
  • 2023-04-24 13:21:46
分享到:
  • 收藏

编者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风险急剧上升。各个国家和地区如何求生存,谋发展,搞竞合,争未来?谁来指南找北?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聚焦减贫、粮食安全、抗疫和疫苗、发展筹资、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工业化、数字经济、互联互通等八大领域国际合作,是对上述问题提出的“中国答案”。在八大领域内,世界各国智库各显神通,仰观俯察,深思熟虑,出谋划策。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特开辟全球智点·全球发展倡议卡片专栏,以极简方式提炼要点,为促进全球发展倡议下各领域国际合作提供智力支持。同时,也欢迎读者循例投稿,形成全球智点·全球发展倡议的爆炸式扩散效应。

标签:#东南亚观察/粮食安全

观点:东南亚国家可以通过使用天然资源和重新利用废物的新型循环方案在国内回收氮、磷和钾,保障肥料安全和粮食安全。


(资料图片)

背景:2022年开始的俄乌冲突导致化肥价格飙升

1、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个国家加起来钾肥出口量占全球的40%,氨出口量的22%和尿素出口量的14%。对俄罗斯及其盟友白俄罗斯的贸易制裁导致全球化肥价格的飙升。

2、为了应对化肥价格暴涨,泰国政府最近批准重新开放价值18亿美元的钾盐矿,印度尼西亚也在亚齐(Aceh)重开一家化肥厂。但此类措施难以保障东南亚的粮食安全。

图 1:2010年至2023年2月期间,以美元/吨计的化肥原料磷酸二铵(用于氮和磷)、尿素(用于氮)和钾肥(用于钾)的月度价格(来源:世界银行)

内容:东南亚高度依赖不稳定的全球合成肥料供应

1、东南亚各国化肥进口量大。2020年,印度尼西亚进口化肥吨位最大,菲律宾、缅甸和泰国国内使用的80%以上化肥依赖进口,而印度尼西亚、越南、文莱和马来西亚20%以上的化肥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口。

2、全球将在2033年达到“磷峰值”,之后全球产量将持续减少,但东南亚对磷的依赖度很高。缅甸、柬埔寨和文莱进口100%的磷需求,而马来西亚87%、泰国75%、菲律宾68%和印度尼西亚45%的进口比例也很高。

3、合成肥料的使用有其缺点,会造成土壤酸度增加、重金属污染、土壤板结降低保水性等。但同时,完全放弃合成肥料不可行,目前世界上一半的粮食生产使用合成肥料。

表 1:2020年东南亚国家肥料使用量和进口量

(资料来源:粮农组织统计数据库) 注:新加坡和老挝的数据不可用。

建议:东南亚各国可以推动发展以养分回收为重点的本地化循环肥料生产。

1、从昆虫和海藻养殖中可以提取出新型生物肥料。来自蟋蟀和黑水蝇幼虫的粪便可以直接施用于土壤。同样,海藻生物肥料富含常量和微量营养素。两者都有改善土壤和植物健康的额外好处,同时也有助于控制病虫害。

2、污水中的大规模养分回收是另一个解决方案。人体排泄物含有必需的氮、磷、钾和铜、铁、镁和锌等微量营养素。同时,为污水创造市场价值可以促进东南亚多20%的城市居民和35%的农村人口获得现代卫生设施。

3、国家政府可以向当地化肥生产商提供补贴和奖励。一旦本地化解决方案出现市场,包括环卫运营商在内的更多企业可能会投资这些营养回收解决方案,这不仅有助于肥料和粮食安全,还能推动循环经济。

来源:Elyssa Kaur Ludher,《东南亚粮食安全的肥料安全:本地化和循环化》,东南亚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2023年4月13日, https://fulcrum.sg/fertiliser-security-for-food-security-in-southeast-asia-going-local-and-circular/。

整理者:游杨,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标签:

分享到:


精彩推送

精彩要闻

斐讯k2p(a1和a2的区别)
生活 2023/04/22